《张小车在美国买二手车》系列旨在帮助读者在美国购买二手车。本篇是“检查验车”系列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外观与内饰的检查方法。
检查验车(上):外观与内饰
按照理论,评估二手车况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车身钣金: 查看碰撞事故及修复情况。
机械电子: 检查机械性能与各种电子配置功能。
磨损状态: 查看磨损件的损耗程度。
然而,从实际操作的连贯性与便捷性角度考虑,本文将分三期(外观内饰、发动机舱与机械、试驾试车)来阐述如何检查二手车。本篇主要讲解外观和内饰的检验方法。
必备设备用品清单
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我将列出所需设备及其英文名称(无任何广告,去哪里购买均可):
手电筒 (Flashlight)
OBD端口读码器及对应应用程序 (OBD Scanner & App)
尤其是具备 I/M Readiness 功能的读码器,如果目标车型所在注册上牌地区有尾气检测要求,此项功能必不可少(依地方法律为准)。
电池/起动机/发电机检测仪 (Battery/Starter/Alternator Tester)
油漆厚度检测仪 (Paint Thickness Gauge)
轮胎深度检测笔 (Tire Tread Depth Gauges) (可用硬币代替)
白色卫生纸、手套、不透明纸板
USB数据线;AUX线;点烟器插头 (Cigarette Lighter Adapter) (用于检查多媒体系统能否读取设备和U盘里的音频,请提前存好歌曲。)
卡扣移除工具 (Clip/Fastener/Retainer Remover) 及对应车型的塑料卡扣 (Clip/Fastener/Retainer) (在之前的车型调研中,应已明确路线并找到对应车型的配件与结构信息。)
防冻液测试仪器及滴管 (Coolant Tester; Dropper) (通过观察冷却液凝固点来判断介质纯度。)
如果待检车辆里程或年限较高,或者在试乘试驾中出现空调、冷却等相关故障或异常现象,建议额外携带以下设备:
紫光手电筒/观察镜及空调/冷却液等各种油液对应的指示剂 (UV Dye Kit; A/C or Cooling/Oil UV Dye) (根据照射反光判断渗漏位置。)
当然,别忘了准备能量补给(饼干、巧克力)和水,这些是砍价谈判中的体力支持。另外,一个额外的手机支架会很方便,以便成交后开车回家时进行手机导航。
外观检查:查看事故碰撞与修复痕迹
我们将以一台**前驱2015年丰田汉兰达限量版(TOYOTA HIGHLANDER LIMITED FWD)**为例进行讲解。见到车商或卖家后,首先确认钥匙数量,然后开始检查车辆。
1. 车辆识别码 (VIN) 核对
首先确认并核对VIN码,它通常位于挡风玻璃下方和驾驶员门上的铭牌处。部分车型在首次出售前,车身覆盖件和每块玻璃上也会打上VIN码。
2. 环绕车身初步观察
环绕车身一周,大致观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色差: 车身不同部位的漆面颜色是否有明显差异。
装配接缝不均匀: 车身覆盖件(如车门、引擎盖、翼子板)之间的缝隙是否均匀对称。
磕碰痕迹: 例如侧门的凹陷(dent)、前发动机盖(Hood)上的漆面裂纹、各个轮毂是否有刮擦痕迹。
许多车主在驾驶时经常会蹭到路肩,尤其是在通过Drive-Thru通道时。如果查看的是性能运动型车,由于薄胎壁和轮毂外扩,轮毂刮擦的几率更高,务必仔细检查。这些小磕碰不一定影响使用,但却是砍价的谈判筹码之一。
3. 玻璃生产年限检查
检查车窗玻璃的生产年限,并与车辆制造铭牌上的整车装配年限日期进行对比。
汽车制造业通常是供应商将配件送到主机厂总装生产线进行装配。因此,按照常理,配件的制造日期不应晚于整车的下线日期。
如果玻璃生产日期早于整车装配日期,说明是原厂玻璃。
如果玻璃日期晚于车辆下线日期,则表明玻璃后期更换过。玻璃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无需更换,通常是发生事故或人为破坏后才更换的配件。
有些玻璃通过字母代替月份与年份,有些则用数字表示年份,点表示月份:年份数字前的点数量 + 6 或 13 – 年份数字后的点数量 = 玻璃出产月份。
无需对同一辆车不同位置的玻璃使用不同供应商品牌感到惊讶,这不一定表示更换过。在当前汽车制造业全球化采购的大环境下,挡风玻璃、侧门玻璃、天窗、小三角玻璃由不同厂家代工的情况很常见。况且,各个位置玻璃的材料与工艺要求也不同,例如挡风玻璃常有透明粘合性夹层以防止破碎飞溅伤人,而侧门玻璃多是钢化玻璃。关于玻璃的详细内容,有机会再详谈。
4. 油漆厚度检测
接下来,使用油漆厚度检测仪对各个金属覆盖件进行油漆厚度测试。
请注意,此检测仅适用于金属覆盖件,前后保险杠大多是合成有机物塑料,无法用检测仪检测。
原厂的油漆厚度范围大致在 70-150微米(um)。不同覆盖件的厚度会有差异,例如前发动机盖在行驶中常受到小石子小沙粒的撞击,所以通常较厚;侧门和车顶漆面可能相对薄一些。
如果读数大于170-180微米,基本可以断定有做漆迹象,甚至是补土钣金的可能性。
如果读数小于70微米,则过度抛光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觉得油漆厚度检测仪价格昂贵,不值得为了一辆二手车购买,可以尝试以下简易方法:
使用软质磁性冰箱贴,分别在车身各个位置贴上再摘下,感受吸附力度。当然,对于铝制车身的车型(如2015年后的福特F-150以及路虎揽胜等豪华车型),此方法不适用。
关于车漆:
有完美要求的买家可以直接要求原厂原漆。
对于非完美主义的消费者,即使有事故也不必过分担忧。重要的是判断事故的严重性与修复的完整性,只要不影响车辆正常使用,可以接受并尝试争取更优惠的价格。不怕车有修复痕迹,就怕用没有问题的价格买了一台有问题的车。
关于“老中医”手摸法:
许多人分享通过手摸感受来判断外观修复痕迹的“老中医”经验。手摸能否查出来?答案是能,但因车而异,因人而异。钣金修复是一门手艺活,能否触感识破修复取决于修复者与检查者的经验水平差异。如果检查者的经验比修复者更丰富高超,那么就能通过肉眼或触觉感受出来,就好比大厨尝一口菜就知道配料火候的调配一样。我个人倾向于借助客观测量设备。
5. 车门铰链及门框检查
测完油漆厚度后,打开驾驶舱各个侧门,检查门轴铰链的连接处:
是否有拆装痕迹?
是否有锈蚀痕迹?
这些都是覆盖件被拆卸安装的重要标志。CARMAX在收购车辆进行评估检查时,也会仔细查看此处。
接着,对比两侧后车门门框到车尾这片区域 (Rear Quarter Panel) 的车漆是否有明显变化。这包括后翼子板(连着内门框)和车门底大边(rocker panel)。
因为后翼子板不同于其他可替换的覆盖件,它与整个车身连为一体,无法通过后期更换,只能从同款车上拆解焊接拼装。
常见的焊接点通常在车门上下沿和侧门底大边,也有可能在后侧内钢板 (Rear Outer Panel),但这一部分通常被后保险杠包裹。
检查车门胶条是否有破损、安装是否严实、接缝是否均匀,以及是否与另一侧对应位置对称。
6. 发动机盖及翼子板检查
顺着查看钣金碰撞的思路,我们打开发动机盖:
检查发动机盖铰链 (Hood Hinge)。如果是液压支撑杆,有更换痕迹可以理解,因为随着使用,尤其是高车龄的车,液压杆可能会漏油导致无法支撑引擎盖,更换很正常。但是铰链通常无需拆卸,除非前面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发动机盖需要更换或钣金修复才会动到铰链。
顺着铰链,检查翼子板 (Fender)。翼子板的连接点、焊点是否完整、规则且左右对称。
顺便也检查一下翼子板下面的轮眉内衬 (Fender Liner),形状是否一致,卡扣是否整齐齐全。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会使用卡扣移除工具 (Retainer Remover) 移除这些卡扣,检查水箱框架。通过观察水箱框架是否有焊接、重新喷漆的痕迹,来推断是否有过正面碰撞。当前的车辆,尤其是豪华品牌,发动机舱有许多塑料覆盖件,会影响观察。
7. 后备箱检查
来到后备箱,检查备胎坑:
确认轮毂锁钥匙(如果配备)、备胎以及千斤顶等备胎更换工具是否齐全。
最主要的是检查备胎坑的形状轮廓是否平顺,没有敲打痕迹。
观察备胎坑周边的密封胶是否清晰,确认没有不规则的手动涂抹痕迹。因为如果车辆发生严重追尾事故,此处容易发生形变,进而产生维修钣金敲打痕迹以及人工手动后补胶的痕迹。
至此,车辆外观部分的检查主要集中在车玻璃、前后以及车身四周,旨在推断有无碰撞事故以及钣金修复痕迹。
内饰检查:查看磨损与电器功能
接下来,我们进入车内。
1. 座椅磨损与功能检查
打开车门,大致看一下座椅成色。
损耗最大的通常是驾驶员座椅。
务必将电动座椅调节按键的每一种操作可能性都操作一遍,确保每个方向的调整功能都完好。
如果后排座椅是皮革材质,且长时间使用儿童座椅,座椅靠背可能会有折痕。前排座椅后靠背也可能因小朋友的脚踢而有较多划痕。
2. 油门与刹车踏板磨损检查
接着,检查油门和刹车踏板的磨损。这是体现车辆损耗非常重要的地方。
如果一台车里程表显示很低,但这两个踏板磨损严重,例如上面的纹路已经模糊不清,则很有可能是一台调表车。
好在美国用车习惯不像国内那样将车当成宝贝,美国这边不太使用各种内饰美容包装套保护膜,所以内饰座椅、操控面板、方向盘等磨损状况基本与车龄里程同步。
3. 仪表盘指示灯检查
坐到驾驶座位,插入钥匙,通电但不启动,观察仪表盘各种指示灯:
是否都自检点亮?
是否存在指示灯被遮掩或电源切断情况?
有些车经常亮故障灯,卖家会直接将故障灯的灯源切断,或在仪表盘内侧用黑色胶带覆盖上(稍加细心观察即可发现)。
4. OBD读码器与尾气检测
插入OBD端口读码器,并打开对应的应用程序读取故障码及历史记录。
如果这台车需要尾气检测才能正常注册上牌,则需要读码器配备并使用 I/M Readiness 检测功能,来检测这台车是否能够通过尾气检测。
车检与车检内容的具体要求在各州甚至同州不同郡县的地方法律都有差异,请各位朋友以自身所在地区相关法规为准。
5. 电器功能检查
接下来检查各种电器功能:
雨刷: 是否刷干净,雨刷行程频率是否正常,玻璃水喷嘴是否通畅,喷水力度和高度是否基本一致。
喇叭
远近光灯 (High/Low Beam)、转向灯 (Turn Signal)、刹车灯 (Brake Lamp)(找同行的人或销售员帮忙,一人在车内操作,一人在车外观察)。
如果车辆配备自动车灯功能,检查此项功能时,用不透明的纸板遮挡光传感器(一般在中央后视镜位置)以模拟夜晚或隧道环境。务必将车灯点亮的所有可能性都尝试到,包括示宽灯 (parking lamp)、日间行车灯 (DRL) 等等。
接下来是多媒体与空调/暖气:所有功能按键,无论是恒温自动空调/暖气还是恒功率的空调/暖气,冷热风在各个出风口模式下是否按要求位置出风。
用到USB数据线、AUX线以及手机来检测蓝牙连接是否好用。
用点烟器插头测试各个点烟器是否通电,USB是否通电或连接手机读取设备情况。
再往下是车门锁、中控锁、车窗升降、天窗。而且,各种开关逻辑的可能性都要操作检查。例如,驾驶员位置是否可以控制其他车门的门锁和车窗升降。在不同可能性情况下的各个按键功能都要操作,确保每个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新一些的车款或豪华车款还会有前后雷达、360摄像头、座椅加热、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后电动窗帘等配置,也都要操作确认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工作。
6. 安全带检查
在内饰中,观察安全带是否被更换过,也能推断是否出现过重大事故。
查看安全带底部的标签上的生产年限是否在车辆铭牌上整车下线的年份或之前。
因为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安全带会绷紧锁住,需要更换安全带总成。当然,也不排除安装二手拆车件的可能。
7. 副驾驶地板干爽度检查
最后,检查前排副驾驶座位腿部地板,掀开地毯确认这片区域是否干爽。
如果有阴湿痕迹,很有可能是汽车暖气蒸发器 (Heater Core) 有渗漏。Heater Core 其实相当于一个小散热器,将带着热量的防冻液在这里进行散热,形成暖风为座舱供暖(有点像东北住户里的暖气片)。
这个部件大多数在中控台的内部后侧,如果更换需要将整个中控台面板拆下,不仅工时长,而且这些塑料面板拆装后很容易有异响。
大家不能仅仅试验暖风是否有温度、是否出风正常,一定要检查此处是否有渗漏迹象。
说到这个位置,有天窗的车辆如果排水槽堵塞,有时也会把天窗积水排到这个副驾驶门底边位置。对于年限高且配备天窗的车辆,可以加半杯水测试一下天窗排水路线是否畅通。当然,天窗排水路线前后都有,如果是7座Minivan/MPV,可能还要前中后三条。
以上就是在车子启动点火前,可以观察检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外观内饰的观察检测来推断有无碰撞事故或事故大小,并操作各种电器来确定是否都工作正常。我列出了一些相应位置和配件的英文名称,方便在讨论车况与讨价还价时进行沟通,以免出现“这个、那个”的描述误解。
作者:张小车
电话:6265869231 免费上门评估
扫一扫,联系我们
